作为一个概念,或者一门新学科,人工智能的历史满打满算才62年,并不算很长。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过去几十年人类科技的巨大进步,人工智能也已经历了至少两次热潮。
第一次浪潮,也即人工智能1.0,出现在1956年到1974期间。科学家将符号方法引入统计方法中进行语义处理,出现了基于知识的方法,科学家同时发明了多种具有重大影响的算法,如深度学习模型的雏形贝尔曼公式。除在算法和方法论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科学家们还制作出具有初步智能的机器。
人工智能2.0为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末,人工智能相关的数学模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明成果,诸如著名的多层神经网络和BP反向传播算法等,这进一步催生了能与人类下象棋的高度智能机器。当前正掀起第三次浪潮,即人工智能3.0,为21世纪初开始至今。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快速普及,以2006年深度学习模型的提出为标志,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高速成长,进入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有关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低级人工智能方面(例如阿尔法狗式的单项或专项智能,而缺乏人类所具有的通用智能);也有部分学者开始探讨高级人工智能(例如人类所具有的跨域式通用智能),但距离实践应用还有很远的路,同时也存在不少争论(例如高级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替代人类智能,还是人机协作,形成融合智能);至于超级人工智能,由于涉及哲学与伦理等深层问题,争论各方可能长期无法达成共识。
人们还未来得及畅想人工智能3.0新兴时代的图景,便猝然发现人工智能已与人类生活发生了切身联系,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持有各不相同的理解与期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是否可能替代人类智能,以及是否威胁人类生存等问题上产生了巨大争议。人们对人工智能认识上的这些差异,也对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对未来社会的潜在影响,一定会产生关键性的干预。
Copyright © 2022 真术相成 ・ 蜀ICP备2022001576号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