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数字滨海湾智造创未来”中国(滨海湾)首届工业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东莞市科技局、滨海湾新区与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合作,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滨海湾新区。
面对人工智能这片蓝海,东莞聚焦机器视觉产业,先行抢滩登陆。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将链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在滨海湾新区打造“机器视觉+高端装备”全国产业名片,推动东莞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加快实现工业制造从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工业领域,机器视觉被称为智能制造的“智慧之眼”,是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手段。国内机器视觉产业起步于2000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机器视觉企业可自主研发核心硬件、软件、视觉系统和智能设备,在电子制造、平板显示、汽车、印刷、半导体、制药、生命科学、军事国防等众多行业取得成功应用。但与国外相比,国内机器视觉仍停留在技术替代的中低端市场,高精尖领域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后,用了5个月时间深入一线调研东莞市机器视觉企业,涵盖技术上下游及终端应用企业共78家,详细分析了东莞当前机器视觉产业技术发展现状、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发布了《机器视觉(东莞)产业技术发展报告(首期)》。《报告》指出,从总体上看,东莞制造业多数仍处于自动化转型阶段,部分处于自动化向数字化转型阶段,总体距离“智能化”阶段还有差距。
尽管如此,但东莞制造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典型缩影,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制造业市场、丰富的应用场景。与此同时,东莞还有一支以高校院所、研发机构、重点企业为主力的技术攻关大军,正在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传感器、AI算法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攻关。初步统计,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开展的人工智能相关项目研发有124项。这些资源能够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验证场景和创新技术支撑。
“机器视觉产业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跑得最快,是最值得探索的方向。而东莞在国内机器视觉领域具备比较好的先发优势,其他城市没有东莞这么好的产业土壤来支撑高精尖的机器视觉技术转化和产品项目孵化,这也是我们在前期调研中感到特别兴奋的点。”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徐晨说道。
目前,东莞集聚了100多家机器视觉相关企业,包括上游的核心元器件生产制造,中下游的设备集成、系统方案支持以及终端应用,基本涵盖了机器视觉产业的各主要环节,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Copyright © 2022 真术相成 ・ 蜀ICP备2022001576号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