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正在上海举办,展出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智慧满满、惊喜连连。新设的人工智能专区更是大受追捧,各种抢眼的“黑科技”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向往。进博会人工智能展区内容丰富多彩,比如元宇宙、虚拟空间,以及人工智能在制造业、汽车方面的应用等,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越来越快。从无到有、从有到成,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水平位列世界第二。
首先,智能化基础设施遥遥领先。中国信通院《全国移动网络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35万个,5G基站占比17.9%。工信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22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9.5万个。目前,已建成超过150家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这说明我国的新基建发展速度快、布局周期长,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陈文玲认为,在2025年之前,我国可以实现5G全覆盖;近些年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功能精度、服务覆盖面等方面已能够与美国的GPS定位系统媲美。这些先进技术为人工智能的长周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产业规模遥遥领先。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接近4000家,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陈文玲表示,本届进博会上,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功能强大的科技新品纷纷亮相,表明在整个制造业中,智能化特征越来越突出,人工智能应用趋于多样化。2022年9月工信部印发的《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主要面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各行业以及采矿、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建成1000个分类分级、特色鲜明的工厂,打造100个标杆工厂,推动5G融合应用纵深发展。陈文玲预测,“十四五”时期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和实力将领先世界。
最后,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遥遥领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这表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陈文玲认为,在万物互联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场景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比如,在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无接触服务、医疗救助、体温测量、健康码应用、人脸识别等多个领域;再比如,高普及率的移动支付在中国推动实现“无现金社会”。人口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认同度高、使用率高,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很难获得这些优势。
Copyright © 2022 真术相成 ・ 蜀ICP备2022001576号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5104号